【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经典句子:“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既有相遇的美好,也有别离的痛苦,蕴含着对永恒情感的渴望与无奈。
一、诗句解析
句子 | 解析 |
“但曾相见便相知” | 即使只是短暂地相见,也能彼此了解,说明感情可以迅速建立,无需长时间相处。 |
“相见何如不见时” | 相见之后反而更难舍,不如从未相见,表达了对爱情带来的痛苦和矛盾心理。 |
“安得与君相诀绝” | 希望能与心爱之人彻底断绝关系,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决绝与无奈。 |
“免教生死” | 希望不再经历生死离别之苦,是对爱情的一种终极愿望。 |
二、情感内涵总结
这首诗虽然没有完整呈现原文,但从这四句中可以看出,它描绘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相见后更加难以释怀。这种情感不仅仅是爱情的甜蜜,更是对命运无常的感叹。
- 相遇的瞬间即产生深厚情谊,说明真正的感情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
- 相见后的痛苦远大于未见之时,体现了人对失去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
- 希望彻底告别,却又无法真正放下,展现了情感的矛盾与挣扎。
- “免教生死” 是对爱情最深切的祈愿,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无力感。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四句诗虽短,却层层递进,情感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 对比手法突出情感冲突
“相见”与“不见”、“相知”与“诀绝”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情感的张力。
3. 哲理性强
不仅是爱情的抒发,更带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富有哲理意味。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爱情、亲情、友情时,常常也会陷入类似的矛盾:
- 是否应该勇敢追求?
- 如果注定分离,是否应尽早放手?
- 如何在情感中保持自我,不被痛苦吞噬?
这首诗提醒我们,情感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它既美好又脆弱,需要珍惜,也需要智慧去处理。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
核心情感 | 爱情的甜蜜与痛苦、相见与别离的矛盾 |
表达方式 | 对比、反问、哲理思考 |
艺术特点 | 简洁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
现实意义 | 引发对爱情、人生、命运的思考 |
结语: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这句话道出了人类情感中最真实的一面。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爱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恐惧始终不变。愿我们在爱中学会珍惜,在痛中学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