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古诗原文】《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通过描写母亲为远行的游子缝衣的情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
《游子吟》以一个平凡而感人的场景切入,描绘了母亲在灯下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牵挂与不舍。诗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升华主题,将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无私,表达了子女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母爱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其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二、《游子吟》原文及赏析
项目 | 内容 |
题目 | 游子吟 |
作者 | 孟郊(唐代) |
体裁 | 五言古诗 |
原文 |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字词解释 | - 慈母:慈祥的母亲 - 手中线:手中的针线 - 游子:离家远行的人 - 密密缝:仔细地缝补 - 意恐:担心 - 迟迟归:迟迟不归来 - 寸草心:小草的心,比喻微小的孝心 -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的温暖 |
主题思想 | 表达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子女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
艺术特色 | 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善于以小见大 |
三、延伸思考
《游子吟》虽然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它不仅仅是一首写母爱的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始终不变。这首诗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父母的感恩与回报。
无论是身处异乡的游子,还是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子女,都应该珍惜这份亲情,常怀感恩之心。正如诗中所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如山,情深似海,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