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甄选问答 >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解释及出处

2025-09-04 05:35:44

问题描述: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解释及出处,求解答求解答,重要的事说两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4 05:35:44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解释及出处】“字经三写乌焉成马”是一句具有深刻含义的成语,常用于说明文字在传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或误解的现象。这句话出自古代典籍,其背后蕴含着对文字传承与准确性的重要思考。

一、解释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字面意思是:一个字经过三次书写或转抄后,原本的“乌”字可能被误写为“马”字。这说明在文字传递过程中,由于人为疏忽、笔误或理解偏差,原本正确的文字可能会被误读或改写,导致意义发生改变。

这句话强调了文字在流传过程中的脆弱性,提醒人们在阅读、记录和传播文字时要保持谨慎,避免因误读而造成误导。

二、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中的一段记载,原文如下:

> “古者,仓颉作书,而鬼夜哭;造字之功,神妙难测。然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仓颉创造文字后,连鬼怪都为之哭泣,可见文字的力量非凡。然而,文字一旦被多次转抄,就容易出现错误,比如“乌”字被误写为“马”字,说明文字在传播中存在失真的风险。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出处 《汉书·艺文志》
原意 文字在多次传抄中容易出错,如“乌”误为“马”
引申义 强调文字传承中的准确性问题,提醒人们注意细节与校对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文字在传播过程中因疏忽或误解而产生错误
现代应用 常用于学术研究、文献整理、历史考证等领域,强调严谨性与可靠性

四、结语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不仅是一个关于文字演变的历史现象,更是一种对知识传承方式的深刻反思。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虽然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但人本身的细致与责任心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关键。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日常写作,我们都应以此为鉴,重视每一个细节,确保信息的真实与准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