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清目明的意思是什么】“耳清目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听觉和视觉非常敏锐,能够清楚地听到和看到事物的细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一个人思维清晰、判断力强,或者在观察和听取信息时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敏锐性。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耳清目明 |
拼音 | ěr qīng mù míng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耳清目明,心无旁骛。” |
释义 | 听觉和视觉都十分清晰,形容人思维敏捷、判断力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感知能力或观察力强,也可引申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 |
近义词 | 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目光如炬 |
反义词 | 耳聋眼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二、使用场景
1. 形容人观察细致:如在工作中,一个人对细节把握得非常好,可以用“耳清目明”来形容。
2. 形容人思维清晰:在讨论或分析问题时,若某人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也可以说他“耳清目明”。
3. 文学描写:在小说或散文中,用来描绘人物的敏锐感知能力。
三、例句参考
- 他在会议上发言时,语言精炼,逻辑严密,真是耳清目明。
- 这位老中医看病时,耳清目明,总能一眼看出病根所在。
- 她从小就耳清目明,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
四、总结
“耳清目明”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不仅强调了感官上的敏锐,更引申为思维和判断上的清晰与准确。它适用于多种场合,既可以形容人的感知能力,也可以用于评价一个人的智慧和洞察力。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