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存方寸地的下一句是什么】“但存方寸地”是一句出自古代诗词的名句,常被用来表达对土地、家园或道德操守的珍视。它强调了即使只有一小块地方,也要保持其纯净与尊严。那么,“但存方寸地”的下一句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进行详细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答案。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但存方寸地”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七律·竹石》诗中的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过,更准确地说,“但存方寸地”并非出自这首诗,而是常见于民间俗语或对联中,常与“留与子孙耕”连用,形成完整句子:“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这句话表达了对土地的珍惜和对后代的责任感,寓意着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可耕之地,体现出一种长远的家国情怀。
二、下一句是什么?
原句 | 下一句 |
但存方寸地 | 留与子孙耕 |
三、意义解析
- 但存方寸地:意指只要保留一小块土地。
- 留与子孙耕:意思是将这块地留给子孙后代去耕种、生活。
整体含义是:哪怕只有一小块土地,也要好好保存,以便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这不仅是对土地的尊重,也是对家族责任的体现。
四、延伸理解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不仅适用于农业社会,也适用于现代人对资源、环境、教育等方面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后代的发展空间,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五、总结
“但存方寸地”的下一句是“留与子孙耕”。这句话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对土地、家庭和未来的重视。通过了解这一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精神。
项目 | 内容 |
原文 | 但存方寸地 |
下一句 | 留与子孙耕 |
出处 | 民间俗语/对联 |
含义 | 珍惜土地,为子孙后代留有生存空间 |
文化意义 | 体现传统家国情怀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诗句或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