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园记原文】《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美好的理想世界——桃花源。文章通过渔人偶入桃花源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一、文章
《桃花源记》讲述了武陵郡一位渔夫在捕鱼时,意外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那里的人们生活安逸,没有战乱,也没有繁重的赋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渔人离开后,试图再次寻找,却再也找不到那片桃花林。后来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但最终未能找到真正的桃花源。
这篇文章以寓言的形式,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二、《桃花源记》原文与核心内容对照表
内容部分 | 原文摘录 | 核心含义 |
背景介绍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描写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续情节做铺垫。 |
发现桃花源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渔人偶然进入桃花源,描绘其自然美景。 |
进入村中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 表达桃花源的神秘与隐秘性。 |
村民热情款待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展现村民的淳朴与好客。 |
询问外界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表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不知历史变迁。 |
渔人离去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渔人离开后,留下标记,暗示他想再回来。 |
寻找失败 | 后遂无问津者。 | 最终无人能找到桃花源,表达理想难以实现。 |
三、文章意义与影响
《桃花源记》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了人们对和平、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虽然桃花源并不存在,但它激发了无数人对理想社会的思考与追求。
此外,该文语言优美,结构清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结语:
《桃花源记》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描写,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首理想主义的诗篇,激励着人们不断追寻心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