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是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灾难的想象与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本文将对《女娲补天文言文》的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应的白话翻译,便于读者理解。
一、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重要人物,被视为人类的创造者和自然秩序的守护者。据传,在远古时期,天柱崩塌,洪水泛滥,猛兽横行,人间陷入混乱。女娲挺身而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平冀州,积芦灰以止洪水,最终拯救了苍生。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女娲的智慧与勇气,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文言文) | 白话翻译 |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 到了尧的时代,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焦了庄稼,枯死了草木,百姓没有东西吃。 |
禹、共工、驩兜并作乱,九黎之民多不宁。 | 禹、共工、驩兜一起作乱,九黎的百姓不得安宁。 |
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 女娲于是用五色石来修补天空,砍下巨鳌的脚来撑起四方,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堆积芦苇灰来阻止洪水。 |
天地复位,人民安堵,妖邪不作,而人得其所。 | 天地恢复了秩序,人民安居乐业,妖怪不再作祟,人们各得其所。 |
三、结语
“女娲补天”不仅是神话故事,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救世英雄的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与智慧,也寄托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定生活的渴望。通过了解这段古老的传说,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也能从中汲取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