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以数谏故全文】一、
“扶苏以数谏故”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是司马迁记载秦朝末年社会动荡背景下的一个片段。文章主要讲述了秦始皇长子扶苏因多次进谏而被贬,最终在赵高与李斯的合谋下被赐死的故事。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为人正直,常因劝谏父亲不要滥用酷刑、轻信方士等行为而触怒秦始皇。秦始皇晚年迷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对扶苏的劝谏极为不满。因此,秦始皇将扶苏派往北方监督蒙恬修筑长城,实则是一种变相的流放。
后来,秦始皇去世,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同时假传圣旨赐死扶苏。扶苏虽有疑虑,但最终仍选择遵从“父命”,自尽而亡。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秦始皇晚年政治的腐败,也揭示了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为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埋下了伏笔。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陈涉世家》 |
主要人物 | 扶苏、秦始皇、赵高、李斯、蒙恬 |
背景 | 秦始皇晚年迷信方术,政治腐败,权力斗争激烈 |
扶苏的立场 | 正直、仁厚,反对暴政和迷信 |
被贬原因 | 多次进谏,触怒秦始皇 |
最终结局 | 被赵高、李斯伪造诏书赐死 |
历史影响 | 反映秦朝统治危机,为陈胜吴广起义铺垫 |
文学价值 | 展现历史人物命运与政治权谋的交织 |
三、结语
“扶苏以数谏故”虽然篇幅不长,但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对秦朝政治体制的一次深刻揭露,也是对忠臣命运的悲叹。扶苏的悲剧,既是个体的不幸,更是时代动荡的缩影。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