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下一句】2. 文章
“高山景行”出自《诗经·小雅·车辖》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人们仰望高耸的山峰,向往宽阔的道路。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对高尚品德和远大理想的追求。
而“高山景行”的下一句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表达了即使无法达到那种境界,内心仍然充满敬仰与向往之情。
以下是对“高山景行”及其下一句的总结与分析:
一、原文出处与释义
内容 | 出处 | 解释 |
高山景行 | 《诗经·小雅·车辖》 | 比喻高尚的德行或远大的目标 |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史记·孔子世家》 | 即使达不到,内心仍充满敬仰 |
二、语义解析
- “高山”象征崇高、伟大,常用来比喻道德、学问或理想。
- “景行”意为大路,引申为光明正大的道路。
- “虽不能至”表示现实中难以实现,但“心向往之”则体现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坚持。
三、文化意义
这两句话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常被用于赞美他人的品德或表达自己的志向。例如:
- 在教育中,鼓励学生以高尚的品德为目标;
- 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表达敬仰与理想的重要句子;
- 在个人修养上,强调内在的追求比外在的成就更重要。
四、现代应用
场景 | 应用示例 |
教育领域 | “高山景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激励学生追求卓越 |
文学创作 | 作家引用此句表达人物对理想的执着 |
个人成长 | 用于自我勉励,表达对更高目标的渴望 |
五、总结
“高山景行”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仅是一句古文,更是一种精神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追求不在于是否达到,而在于心中是否始终怀有敬仰与向往。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