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什么】鹅口疮,又称为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引起的真菌性口腔感染。它常见于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婴儿、老年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虽然鹅口疮通常不严重,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不适甚至并发症。
一、鹅口疮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鹅口疮 |
英文名称 | Oral Thrush / Candidiasis |
病原体 |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
发病部位 | 口腔黏膜、舌头、牙龈等 |
常见人群 | 婴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 |
传播方式 | 接触传播(如奶瓶、玩具等) |
临床表现 | 口腔内出现白色斑块、红肿、疼痛、溃疡等 |
诊断方法 | 临床检查、真菌培养、显微镜检查 |
治疗方式 | 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氟康唑)、保持口腔卫生 |
是否传染 | 一般不具强传染性,但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
预防措施 |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滥用抗生素、增强免疫力 |
二、鹅口疮的常见症状
1. 白色斑块:口腔内出现类似奶渍的白色斑块,不易擦除。
2. 红肿疼痛:受感染区域可能出现红肿、灼热感或刺痛。
3. 吞咽困难:严重时可能影响进食和吞咽。
4. 舌部变化:舌头表面可能呈现红肿、发炎或有裂纹。
5. 口腔溃疡:部分患者会出现小溃疡或糜烂面。
三、鹅口疮的诱因
- 免疫功能下降:如艾滋病、癌症、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 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
- 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 糖尿病控制不佳:血糖高易促进真菌生长。
- 口腔卫生差:缺乏清洁导致细菌滋生。
- 婴儿喂养不当:如奶瓶、奶嘴未消毒,容易感染。
四、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1. 局部抗真菌药:
- 制霉菌素含片或悬液
- 氟康唑漱口水或口服片剂
2. 改善生活习惯:
- 保持口腔清洁
- 避免过甜、过酸的食物
- 戒烟戒酒
3. 调整用药:
- 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 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
4. 增强免疫力:
-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
五、预防鹅口疮的建议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照顾婴儿前后。
-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刷牙、使用漱口水。
- 定期更换牙刷:防止细菌残留。
-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
- 加强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和锌的食物。
六、总结
鹅口疮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在特定人群中容易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了解其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和预防。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