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木死灰出处于哪里】“槁木死灰”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失去了生气、情绪低落、毫无生机的状态。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并不清楚它的出处和具体含义。本文将从来源、释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成语“槁木死灰”的出处
“槁木死灰”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原文为:
>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身体固然可以像干枯的树木一样静止不动,心灵难道也可以像死灰一样毫无生气吗?”
庄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人若能摆脱世俗的纷扰与欲望,达到一种超然物外、无欲无求的境界,便能像槁木和死灰一样平静、安宁。
后来,“槁木死灰”逐渐被引申为形容人情绪极度低落、失去活力、毫无生气的状态。
二、成语释义
词语 | 释义 |
槁木 | 干枯的树干,象征无生命、无活力 |
死灰 | 熄灭的灰烬,比喻毫无希望、毫无生气 |
槁木死灰 | 形容人情绪低落、毫无生气、失去活力 |
三、成语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 |
用于形容人的情绪状态 | 他自从失恋后,整个人就像槁木死灰一样,再也没了往日的活力。 |
用于描写环境或气氛 | 这座老宅早已荒废,四周一片槁木死灰,让人感到压抑。 |
哲学或文学中使用 | 庄子认为,人若能达到槁木死灰的境界,便能超脱世俗烦恼。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槁木死灰”的关系 |
心如死灰 | 心情极度绝望 | 含义相近,但更强调绝望 |
无精打采 | 缺乏精神 | 更侧重行为表现 |
面如死灰 | 脸色苍白,毫无生气 | 更强调外在表现 |
五、总结
“槁木死灰”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意是指一种超脱世俗、无欲无求的境界,后演变为形容人情绪低落、毫无生气的状态。该成语在现代多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或环境氛围,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哲理性。
表格汇总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槁木死灰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释义 | 形容人情绪低落、毫无生气 |
用法 | 描述情绪、环境、文学哲理 |
例句 | 他自从失恋后,整个人就像槁木死灰一样 |
相关成语 | 心如死灰、无精打采、面如死灰 |
通过了解“槁木死灰”的出处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使用方式,也能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来表达情感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