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们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这四位诗人活跃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初唐时期诗歌发展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在继承六朝文风的基础上,开始注重内容的充实与形式的创新,为后来的盛唐诗歌奠定了基础。
“四杰”之名最早见于《旧唐书·杨炯传》,其中提到:“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四杰’。”他们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期四位著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勇于创新,打破了六朝以来浮艳绮靡的文风,推动了唐诗的发展。他们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四人成就各有侧重,但合称“四杰”标志着唐代诗歌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
表格:初唐四杰简介
姓名 | 生卒年份 | 籍贯 | 主要成就与特点 | 代表作品 |
王勃 | 650-676 | 绛州龙门 | 才思敏捷,诗文并茂,尤擅骈文 | 《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杨炯 | 650-693 | 弘农华阴 | 诗风刚健有力,擅长五言律诗 | 《从军行》 |
卢照邻 | 约618-680 | 河南怀州 | 诗风哀婉,擅长长篇歌行体 | 《长安古意》 |
骆宾王 | 约619-684 | 浙江义乌 | 诗风雄浑,擅长咏物与讽喻 | 《咏鹅》、《讨武曌檄》 |
通过“初唐四杰”的努力,唐代诗歌逐渐摆脱了六朝的浮华,走向更加健康、丰富的道路,为后来的“盛唐气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