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是什么意思】“鸢”是一个汉字,常见于中文中,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它既可以作为名词,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是对“鸢”字的详细总结与解析。
一、基本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yuān |
部首 | 鸟 |
笔画 | 13画 |
字义 | 1. 鸢鸟,一种猛禽 2. 旧时指风筝 3. 动词:指飞升、高飞 |
常见用法 | 鸢尾花、鸢尾、鸢飞、鸢形等 |
文化象征 | 高飞、自由、志向远大 |
二、详细解释
1. 作为名词:鸢鸟
“鸢”最原始的含义是指一种鸟类,属于鹰科,学名“Accipiter virgatus”,俗称“老鹰”或“鹞子”。这种鸟常在空中盘旋,捕食小动物,因其飞行姿态优美,常被用来比喻志向高远或胸怀大志的人。
- 例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出自《诗经》)
意思是:鸢鸟高飞至天空,鱼儿跳跃于深渊,形容事物各得其所。
2. 作为名词:风筝
在民间文化中,“鸢”也常被用来指代风筝。古代人将风筝称为“纸鸢”或“风鸢”,因为风筝在风中飞翔的姿态像鸢鸟一样轻盈飘逸。
- 例句: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村居》)
描述孩子们在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3. 作为动词:高飞、飞升
“鸢”还可以作动词,表示飞升、高飞的意思,多用于比喻人的志向或理想高远。
- 例句:鸢其羽,翼其飞。(出自古文)
表示翅膀展开,高高飞翔。
三、文化与文学中的“鸢”
“鸢”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高远的志向、自由的精神或人生的追求。例如:
-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 《诗经·大雅·旱麓》
比喻万物各得其所,自然和谐。
- “鸢起云间,龙潜深渊。” —— 古代成语
表示英雄人物虽暂时隐退,但终将有所作为。
四、相关词语拓展
词语 | 含义 |
鸢尾 | 一种植物,花朵呈蓝紫色,常用于观赏 |
鸢尾花 | 与鸢有关的花卉,象征希望与幸福 |
鸢形 | 形状如鸢鸟,多用于器物设计 |
鸢飞 | 指鸢鸟高飞,引申为志向远大 |
五、结语
“鸢”字虽然看似简单,但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意义。无论是作为鸟类、风筝,还是象征高飞与理想的意象,“鸢”都承载着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精神境界的深刻思考。了解“鸢”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