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辞玉原文及意思】《子罕辞玉》是出自《左传》的一则经典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子罕拒绝接受他人赠送的宝玉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儒家提倡的“廉洁自律”和“不贪图财物”的高尚品德,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
一、原文内容
《左传·襄公十五年》节选:
>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曰:‘我无欲,子之玉也。’”
白话翻译:
有一个人在宋国得到了一块宝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没有接受,说:“我没有贪欲,你的玉对我而言并无用处。”
二、核心思想总结
子罕辞玉的故事强调了清廉自守、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他面对珍贵的礼物,没有因利益而动摇,而是坚持了自己的道德原则,展现了君子应有的操守。
三、信息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左传·襄公十五年》 |
| 人物 | 子罕(宋国大夫)、献玉者 |
| 事件 | 献玉者将宝玉献给子罕,子罕拒绝接受 |
| 子罕的话 | “我无欲,子之玉也。” |
| 含义 | 强调清廉、不贪图财物、坚守道德原则 |
| 启示 | 在面对诱惑时应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 |
四、延伸思考
子罕辞玉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格修养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物质诱惑,这种“无欲”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占有多少,而在于内心是否纯净、行为是否正直。
结语:
《子罕辞玉》虽短,却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古代士人修身立德的典范,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一颗清心,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