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的下一句是什么】“居高声自远”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全诗为: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句诗通过描写蝉在高处鸣叫,声音自然传得远,表达了一种高洁、自持的人格追求,寓意品德高尚的人,即使不刻意张扬,也能被人所知。
一、诗句解析
| 诗句 | 含义 | 寓意 |
| 垂緌饮清露 | 蝉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以清露为食 | 表现蝉的高洁、清雅 |
| 流响出疏桐 | 蝉鸣声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 | 强调声音的清晰与传播 |
| 居高声自远 | 蝉站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 | 比喻人有德行,无需外力也能被认可 |
| 非是藉秋风 | 并不是依靠秋风的帮助 | 表达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
二、总结
“居高声自远”的下一句是 “非是藉秋风”。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蝉的习性,更借物抒怀,表达了作者对人格修养和内在力量的重视。它告诉我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被看见和认可。
三、延伸理解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蝉,但其实是在借蝉言志。虞世南借此表达自己虽身处高位,但仍保持清廉、正直的品格。这种“不靠外力,只靠自身”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四、常见误区
| 问题 | 正确答案 | 常见错误 |
| “居高声自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 非是藉秋风 | 非是凭风声 / 非是借东风 |
| 出处是哪首诗? | 《蝉》 | 《咏鹅》 / 《登鹳雀楼》 |
| 作者是谁? | 虞世南 | 李白 / 杜甫 |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诗中的象征手法或文学价值,欢迎继续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