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与贝母的区别照片(川贝和贝母区别)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
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后至《本草纲目拾遗》始将之分为川贝及浙贝二种。
川贝因其疗效显著且货源紧缺,加之规格较多,故市场上伪劣品种不少。
现将其鉴别方法整理如下。
??一、正品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1.松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
本品外形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米贝”。
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
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2.青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
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
外层两枚鳞瓣大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裂口。
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
气微,味微苦。
??3.炉贝: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
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
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
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
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
气微,味微苦。
??二、地方习用品 ??据报道,全国有几十种贝母属植物的鳞茎作贝母入药。
有的已收入部颁标准,如湖北贝母;有的在药典中被另立门户,如平贝、伊贝。
其鉴别要点如下。
??1.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又称板贝。
本品呈扁圆球形,高0.8~2.2cm,直径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有鳞瓣2枚,肥厚,略呈肾形,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
内有鳞叶2~6枚及干缩的残茎。
基部内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
外层单瓣鳞叶呈元宝形,长2.5~3.2cm,直径1.8~2cm。
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苦。
??2.平贝:为百合科平贝母的干燥鳞茎。
商品多来源于栽培,主产东北。
本品外形扁球状,形如算盘珠,高0.5~1cm,直径0.6~2cm 。
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有鳞叶两瓣,肥厚饱满,大小相近或一片较大,互相抱合,顶端微平或微凹入,稍开裂。
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富粉性。
平贝与川贝最大的区别在于平贝较川贝大,扁平不圆,色常不白,味苦。
近来有用小粒平贝充松贝者,其直径仅约0.5cm,呈圆锥形,形似松贝,但顶端较圆,鳞叶两瓣大小亦极悬殊,大抱小,但小鳞叶仅呈米粒样,只在中部显现,多不到基部(不似松贝之怀中抱月形)。
味苦。
??3.伊贝:为百合科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
新疆贝母为扁球形,高0.5~1.5cm。
表面类白色,光滑。
外层鳞叶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
顶端平展而开裂,基部钝圆,内有较大的鳞叶及残茎、心芽各1枚。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
本品常混作青贝,应注意鉴别。
伊犁贝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
外层鳞叶心脏形,肥大,一片较大,或近等大,抱合。
顶端稍尖,少有开裂,基部微凹陷。
??三、混伪品 ??常见的川贝混伪品有一轮贝母、东贝母及草贝母等,鉴别要点如下。
??1.一轮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约1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
外层鳞瓣多枚,肥厚,轮生,顶端开裂。
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
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苦,有毒。
??2.东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1~2.5cm,高1~1.5cm。
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片及干缩的残茎。
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 ,味苦。
??3.草贝母:主产于四川和云南,即丽江山慈菇的球茎,俗称为草贝母。
有误当贝母服用造成死亡的事故发生。
球茎呈短圆锥形,高1~1.5cm,直径0.8~2cm,顶端渐尖,底部呈脐状凹入或平截。
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一侧有一处从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
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麻,有大毒。
??综上所述,松贝与青贝的明显区别在于松贝的两个鳞瓣大小悬殊而青贝的大小相近;炉贝个体最大,呈长圆锥形,色显黄白,或有“虎皮斑”。
川贝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另外,一轮贝母及草贝母均有毒,须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