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葫芦能吃吗 怎么吃(观赏葫芦养殖方法)
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播种育苗观赏葫芦适应性很强,对土壤、气温要求不高,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5℃,为了延长观赏期,一般采用保护地栽培。
种植时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掌握好播种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采用保护地栽培,1月底至8月均可播种,但以春、秋两季栽培为主。
播种使用的泥土要疏松保肥保水。
充分搅拌均匀,装入播种盘中,装满后用手抹平,浇透水备用。
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播种。
由于观赏葫芦种子的种皮较厚,吸水性差,插种前应先用30℃温水浸泡,小葫芦种子浸泡3~4小时,长柄葫芦、鹤首葫芦和天鹅葫芦的种子浸泡7~8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
然后沥干,取出种子。
播种可采用条播或撒播,一般以条播较多,将种子尖端朝下一一插入播种盘中,行距5厘米,粒距3~5厘米左右,播完后覆土1~1.5厘米,盖上稻草、保湿,浇水2~3次,以免出苗不齐。
种子发芽适温为30~35℃,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7、8月播种,这时气温较高,需盖遮阳网,降温育苗。
一般播种3~4天后,种子开始发芽出土,及时揭去塑料薄膜,去掉夹在子叶上未脱落的种壳。
育苗过程尽量控制浇水,防止小苗徒长。
经过7~10天,子叶完全张开,即可移植到营养钵中。
营养钵的培养土要求无病菌、疏松肥沃,筛去石子、粗粒土,装入直径12厘米的营养钵中,摆放整齐,浇透水。
将小苗轻轻从播种盘中取出,移栽到营养钵中,栽植不宜过深,以免影响根系的生长。
栽后浇透水,覆盖遮阳网。
小苗阶段要注意保湿,同时喷药,用恶霉灵3000~4000倍液喷洒,防止小苗烂根和烂秧。
喷洒10%吡虫啉2000倍液,每周一次,预防蚜虫危害。
当小苗的叶片相互接触时,移动营养钵,增加间距,避免徒长。
2.定植观赏葫芦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较好,但不能有积水。
种植时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黏质壤土。
栽植前深翻土面30厘米,翻耕碎土,耙平地面。
由于观赏葫芦生长期长,耐肥力强,因此要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作底肥。
定植前一周整好地,先做畦,畦宽1.5~2米,高0.3米,畦沟宽0.4~0.5米。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基质栽培,基质可用8份菜园土加2份腐熟猪粪再加1份砻糠灰等混合。
利用砖块或泡沫板砌成简易栽培槽,槽宽60~80厘米,深30厘米,底部铺上薄膜,槽内倒入基质。
用多菌灵1000倍液对土壤喷洒消毒。
当营养钵中的幼苗生长到4~6片真叶时就可定植,定植选在晴天上午8点至下午3点进行。
将幼苗从营养钵中带土取出,避免伤及根部。
在畦面挖穴,每穴种1株,株距0.5~1.5米。
栽完后浇定根水,缓苗阶段不通风,春季栽培,要搭小拱棚以提高温度,使幼苗早生根,早缓苗。
白天棚温应保持25~30℃,夜间18~20℃,晴天中午当棚温超过30℃时,打开大棚两边的裙膜进行通风。
3天后这时已缓苗,可以去除小拱棚。
白天大棚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2~15℃,促进植株根系发育。
3.肥水管理观赏葫芦结果多,需肥量较大,前期主要施氮肥,开花结果期则多施磷、钾肥。
定植后要及时施一些肥料,以腐熟的饼肥或三元复合肥为主。
在抽蔓上架前,进行一次追肥,追肥最好在植株根部周围,挖穴施入或直接撒施在表土上,每亩施肥量20公斤,为结瓜打下营养基础。
当瓜长到直径有3、4厘米时,再进行第二次追肥。
在根部周围20厘米处挖穴,每亩施30公斤,促进瓜果的膨大。
每次追肥后应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
同时结合叶面喷施,用0.4%~0.5%的磷酸二氢钾,每15天一次。
小葫芦要薄肥勤施,长柄葫芦和鹤首葫芦生长旺盛,前期要严格控制营养生长,防止徒长,影响坐果率。
观赏葫芦各生长阶段对水分需要量不同,定植后浇一次缓苗水,促进缓苗。
缓苗后到坐瓜前要控制浇水。
在农业园区,为了便于管理和节约用水,一般采用滴灌,将塑料管铺设在植株边上,水直接从软管微孔流出,渗入植株根际周围的土中,既满足植株水分要求,又不会因为浇水而降低地温,浇水量也容易控制。
开花期一般不浇水,促使顺利坐果,坐果后,在结瓜盛期要浇足水,以保证果实充分生长发育。
葫芦浇水一般也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水分不足时,葫芦生长不良,但土壤湿度过大对生长也不利,容易产生根腐。
观赏葫芦属葫芦科瓠瓜属,原产热带,只作观赏,不能食用,果实为葫芦形或上部有一细长的长柄,下部似一个圆球体,皮色以青绿为主,间有白色斑,老熟果外皮坚硬,非常可爱,具有较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是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主栽品种之一。
2000年杭州市蔬菜所开始引进观赏葫芦,并筛选出鹤首、长柄、天鹅、大兵丹、干成兵丹、本干成兵丹、小葫芦、腰葫芦、圆葫芦、牛腿葫芦、梨形葫芦、青葫芦、长乐、线葫芦等适宜保护地种植的观赏葫芦品种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