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许多古诗名句流传千古,其中一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尤其发人深省。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国家兴衰和个人成败的关键在于勤俭还是奢侈。然而,关于这句名言的作者归属却引发了后世不少争议。
有人认为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李商隐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妙的语言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常蕴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李商隐的诗风绮丽婉转,常常通过典故和象征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因此,将这句话归于李商隐名下并不令人意外。
另一派观点则倾向于认为这是杜牧的作品。杜牧以豪放洒脱的诗风著称,他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杜牧的代表作如《阿房宫赋》就深刻剖析了秦朝因奢侈而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认为“成由勤俭破由奢”的道理并将其付诸笔端也是完全可能的。
事实上,这句话最早出自唐末五代时期的冯道之口。冯道作为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历经多个朝代,却始终能够保全自身。他在晚年曾感慨地说:“莫嫌浊富贵,且喜清贫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冯道的话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诗歌,但其思想内涵与上述诗句高度契合。
无论最终认定谁是真正的作者,“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一句话都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提醒我们,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应秉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避免奢侈浪费带来的危害。这种警世恒言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