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但在古代文学和诗词中偶尔会出现。它字形简单,由“扌”(手)和“匊”组成,表示用手捧取的动作。那么,“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在现代汉语中是否常用?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一、“掬”的基本含义
“掬”字的基本意思是“用双手捧起”,常用于形容用手舀水、捧物等动作。例如:“掬一捧清水”、“掬花而归”等。这种动作往往带有柔和、轻巧的感觉,多用于描写自然景物或人物动作。
在古文中,“掬”也常用来表达一种情感或意境。如“掬月而归”不仅指用手接住月亮的倒影,更有一种诗意的浪漫情怀。
二、“掬”的使用场景
1. 文学作品中
在诗词、散文中,“掬”字常被用来描绘细腻的动作或情感。例如,李白的诗中就曾用“掬水月在手”来形容水中倒映的月亮,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意味。
2. 日常生活中
虽然“掬”在现代口语中不常见,但在一些书面语或文艺作品中仍有使用。比如在描写儿童玩水、采摘花朵等场景时,可能会用到“掬”字。
3. 成语与词语
“掬土为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指用泥土堆成坟墓,象征对逝者的怀念与敬重。这个成语多用于古文或正式场合。
三、“掬”的读音与结构
“掬”的拼音是 jū,声调为第一声。它的部首是“扌”,属于手部字,说明其与手的动作有关。
字形上,“掬”由“扌”和“匊”组成。“匊”本义也是“用手捧”,因此“掬”字整体意思更加明确:用手捧取。
四、与“掬”相近的字
- 捧:与“掬”意思相近,但更常用于现代口语。
- 拾:有捡起、收集之意,但不强调“用手捧”的动作。
- 捧:与“掬”同义,但使用频率更高。
五、总结
“掬”是一个具有古典美感的汉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文学、诗词以及一些特定语境中仍具有独特的表达力。它不仅仅是一个动词,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细腻观察与表达。
如果你在阅读古文或欣赏诗词时遇到“掬”字,不妨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或许会发现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