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激昂的基础解释】“慷慨激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情绪高涨、充满激情和正义感的状态。它不仅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状态,也常用来形容语言、文章或行为的热烈、有力。以下是对“慷慨激昂”的基础解释,结合其含义、用法及示例进行总结。
一、基础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慷慨激昂 |
| 拼音 | kāng kǎi jī áng |
| 词性 | 形容词(多用于形容情绪或语言) |
| 含义 | 指情绪激动、情绪高昂、充满正义感和热情;也指语言或行为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与气势。 |
| 近义词 |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
| 反义词 | 心灰意冷、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冷漠无情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演讲、文章、诗歌、历史事件等场合,强调情感的强烈与积极向上。 |
| 示例 | “他站在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着国家的未来。” |
二、用法说明
“慷慨激昂”通常用于描述人在表达观点时的情绪状态,尤其在面对重大事件、社会问题或个人理想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它既可以形容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也可以用来评价一段文字或演讲的感染力。
例如:
- 人物描写:“她说话时声音洪亮,神情坚定,显得非常慷慨激昂。”
- 文章评价:“这篇演讲稿语言慷慨激昂,极具感染力。”
- 历史背景:“五四运动期间,青年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慷慨激昂地表达爱国情怀。”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使用:虽然“慷慨激昂”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若频繁使用,可能会让人觉得夸张或不够真实。
2. 注意语境搭配:该词多用于正面、积极的语境中,不宜用于描述消极或讽刺的情景。
3. 区分“慷慨”与“激昂”:虽然两者常一起使用,但“慷慨”更侧重于大方、有气节,“激昂”则偏重于情绪的高涨。
四、总结
“慷慨激昂”是一种富有情感张力的表达方式,适用于多种场合,尤其是在需要激发他人情绪或表达强烈信念的时候。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口语中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