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文言文翻译】“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的记载,原意是刘禅在亡国后仍沉迷于享乐,不思念故国。后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安于现状、忘本或忘记过去的苦难。
一、原文及翻译总结
| 原文 | 翻译 |
| “司马昭问曰:‘颇思蜀否?’” | 司马昭问他说:“你很思念蜀国吗?” |
| “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
| “司马昭曰:‘其人之言若此,岂可久乎?’” | 司马昭说:“这个人如果真的这样想,怎么能长久呢?” |
这段对话展现了刘禅在被俘后的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人物性格。
二、成语释义与出处
-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释义:比喻人在安逸环境中沉溺享乐,忘记了原本的处境或过去的事。
- 用法:多用于批评人缺乏上进心或忘本。
- 近义词:安于现状、乐而忘返
- 反义词:居安思危、不忘初衷
三、历史背景简述
刘禅是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在诸葛亮去世后逐渐失去对国家的掌控。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攻破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此后,他被迁往洛阳,受封为“安乐公”,生活优渥。然而,他在新环境中仍然保持了对享乐的追求,这成为后世评价他的一个重点。
四、现代启示
“乐不思蜀”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安逸而忘记初心或责任。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短暂的舒适而迷失方向。
五、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乐不思蜀 |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 原文 | “此间乐,不思蜀。” |
| 翻译 | 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
| 含义 | 安于现状,忘记过去 |
| 用法 | 批评人缺乏进取心或忘本 |
| 历史背景 | 蜀汉灭亡后刘禅被俘,安于洛阳生活 |
| 现代启示 | 不要因安逸而迷失方向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仅了解了“乐不思蜀”的文言原文和翻译,还对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