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道之行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一、
《礼记·大道之行也》是《礼记》中一篇重要的篇章,主要阐述了儒家理想社会的构想——“大同”社会。文章通过描绘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理想世界,表达了对社会正义与道德秩序的追求。
文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在理想的社会中,权力和资源属于全体人民,而非个人私有。同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则强调人们应当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将责任推给他人,体现了儒家倡导的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精神。
本文不仅反映了古代儒家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也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化意义,鼓励人们以德修身、以义处事,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二、核心内容对比表格
| 内容要点 | 解释说明 |
| 出处 | 《礼记·大道之行也》 |
| 主题思想 | 描绘理想社会“大同”的状态,强调“天下为公” |
| 关键词句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 社会理想 | 公平、公正、共享、互助 |
| 个人责任 | 每个个体应尽己之力,不推诿责任 |
| 道德要求 | 强调仁爱、诚信、礼仪等儒家核心价值观 |
| 现实意义 | 对现代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责任感仍有启发 |
三、结语
《礼记·大道之行也》虽成书于古代,但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道德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社会的进步不仅依赖制度的完善,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与担当。“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更是对社会整体责任感的呼唤。唯有人人尽责,方能实现真正的“大同”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