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送达造句】在法律实务中,“留置送达”是一种常见的送达方式,尤其适用于当事人拒绝签收法律文书的情况。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留置送达”这一术语,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造句示例,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总结。
一、总结说明
“留置送达”是指在无法直接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由送达人将文书留在当事人的住所或工作地点,并通过拍照、录像、见证人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视为已有效送达的一种法律程序。这种方式常用于民事诉讼、行政案件等场景中。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留置送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必须有两名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
- 送达后应制作《送达回证》并由见证人签字确认;
- 需要保留相关证据材料以备后续核查。
二、常见造句示例
| 序号 | 造句示例 |
| 1 | 法院工作人员多次尝试联系被告未果,最终采取了留置送达的方式将传票送达至其住所。 |
| 2 | 因当事人拒绝签收起诉状,法院决定采用留置送达,并邀请邻居作为见证人。 |
| 3 | 在处理一起合同纠纷时,由于被告长期失联,法院依法进行了留置送达。 |
| 4 | 留置送达完成后,工作人员在送达回证上详细记录了送达时间和地点。 |
| 5 | 根据法律规定,留置送达必须由两名以上见证人现场确认,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 |
| 6 | 被告对法院的判决书不予签收,法院遂依法进行了留置送达。 |
| 7 | 留置送达是保障司法程序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当事人拒不配合的情况下。 |
| 8 | 在执行阶段,因被执行人拒收执行通知书,法院采用了留置送达方式。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写作或法律实践中,使用“留置送达”时应注意:
- 语境准确:确保该词出现在与法律文书送达相关的上下文中;
- 搭配合理:如“采取留置送达”、“完成留置送达”、“进行留置送达”等;
- 避免生硬堆砌:尽量结合具体案例或情境来使用,增强句子的自然性和可读性。
通过以上总结和造句示例,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留置送达”的含义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法律术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