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芙蓉楼送辛渐创作背景】《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 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景,同时表达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坚定的志向。诗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象征着诗人清白、正直的心境。
一、创作背景总结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人格和理想。
《芙蓉楼送辛渐》写于他被贬为江宁(今南京)丞期间。此时,他的好友辛渐即将离开江南回洛阳,王昌龄在芙蓉楼上为其送别。面对离别之情,诗人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寄托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依然保持清白操守的坚定信念。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芙蓉楼送辛渐》 |
| 作者 | 王昌龄 |
| 朝代 | 唐代 |
| 体裁 | 七言绝句 |
| 写作时间 | 约公元730年前后(被贬江宁期间) |
| 地点 | 芙蓉楼(今江苏镇江) |
| 送别对象 | 友人辛渐 |
| 诗中名句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 主题思想 | 表达友情、坚贞不屈、清白自持 |
| 艺术特色 | 意象清新、语言凝练、情感真挚 |
三、诗文解析
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描绘出一个阴冷的夜晚,江面上弥漫着细雨,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点明清晨送别友人,远望楚地山峦孤独无依,进一步烘托离别的沉重情绪。
后两句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通过“冰心”与“玉壶”的比喻,表达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内心依然纯洁、坚定,不随波逐流。这种精神境界,正是王昌龄一生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四、历史评价与影响
《芙蓉楼送辛渐》因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清代学者沈德潜曾称赞此诗“意致清迥,格调高古”。现代文学评论家也认为,这首诗不仅是送别诗中的佳作,更是体现诗人高尚品格的典范之作。
此外,“一片冰心在玉壶”已成为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品格的常用语,常被用来形容人品端正、心地纯净之人。
五、结语
《芙蓉楼送辛渐》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抒发诗人情怀、表达人生信念的诗篇。它承载着王昌龄对友情的珍视、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坦然面对。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体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