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而后工汉语大词典是什么】“穷而后工”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困顿、不得志的情况下,反而能取得艺术或文学上的成就。这个成语在中文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内涵。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穷而后工”的含义及其在《汉语大词典》中的收录情况,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表格展示。
一、
“穷而后工”出自古代文人对人生境遇与创作成就之间关系的观察。其中,“穷”指处境艰难、仕途不顺;“工”则指技艺精湛、作品精妙。该成语强调了逆境中人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可能达到更高的层次。
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如杜甫、苏轼、李商隐等,都曾因仕途坎坷而创作出大量经典作品。因此,“穷而后工”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苦难成才”的观念。
《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权威的汉语辞书,对“穷而后工”这一成语进行了详细解释,并收录了相关的出处、用法及历史演变等内容。
二、《汉语大词典》中“穷而后工”条目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穷而后工 |
| 拼音 | qióng ér hòu gōng |
| 注音 | ㄑㄩㄥˊ ㄦˊ ㄏㄡˋ ㄍㄨㄥ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未直接出现“穷而后工”,但此语源出于类似思想。 最早见于宋代文人对诗人命运的评论,如“诗穷而后工”之说。 |
| 释义 | 在困境中反而能写出精妙的作品。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文人墨客在生活困顿时期创作出杰出的作品。 |
| 近义词 | 历尽艰辛、百炼成钢、苦中作乐 |
| 反义词 | 安逸享乐、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
| 例句 | 李白一生漂泊不定,却留下了千古绝唱,可谓“穷而后工”。 |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苦难与才华”关系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文人对自身命运的反思与接受。 |
三、结语
“穷而后工”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揭示了人生中逆境与成功之间的微妙联系,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面对挫折时的精神力量。通过《汉语大词典》的记载,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及其在汉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