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释义】“牛角挂书”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故事讲述的是隋朝时期,李密少年时勤奋好学,骑牛外出时总将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因此被人们称为“牛角挂书”。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勤学苦读、不畏艰难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牛角挂书 |
| 出处 | 《新唐书·李密传》 |
| 本义 | 骑牛时将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 |
| 引申义 | 形容人勤奋学习、刻苦读书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或自己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的精神 |
二、成语来源与故事
据《新唐书》记载,李密年少时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他常常骑着牛去拜访老师,为了不耽误学习,便把书卷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阅读。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牛角挂书”也因此成为激励后人的典故。
三、成语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例句 |
| 作谓语 | 他虽出身贫寒,却能牛角挂书,终成大器。 |
| 作宾语 | 父亲常以“牛角挂书”的故事教育我们努力学习。 |
| 作定语 | 这位学者的牛角挂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四、成语的现实意义
“牛角挂书”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现代社会,虽然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依然值得推崇。它提醒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只要心中有志,就能不断进步。
五、总结
“牛角挂书”是古代文人勤奋学习的象征,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培养坚韧不拔的学习态度,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