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是什么意思】“蚍蜉”是一个汉语词语,字面意思是“蚂蚁”,但在古文中常被用来比喻微小、弱小的生物。在古代文学和典故中,“蚍蜉”常与“撼大树”连用,形成“蚍蜉撼大树”的成语,用来形容力量微薄却妄图挑战强大事物的行为,带有贬义。
一、
“蚍蜉”本意是蚂蚁,引申为微不足道的力量。在成语“蚍蜉撼大树”中,用来比喻以弱小之力对抗强大的对象,往往注定失败。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调张籍》,原句为:“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后来成为常用成语,广泛用于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的人或行为。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蚍蜉 |
| 拼音 | pí fú |
| 本义 | 蚂蚁,一种小型昆虫 |
| 引申义 | 微小、弱小的力量;不自量力者 |
| 常见用法 | “蚍蜉撼大树” |
| 出处 | 唐·韩愈《调张籍》 |
| 成语释义 | 用微小的力量去撼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
| 用法举例 | 他想靠一人之力改变整个公司制度,简直是蚍蜉撼大树。 |
| 含义 | 贬义,表示轻视或嘲笑对方的能力不足 |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批评不切实际的行为或幻想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蚍蜉”虽然字面简单,但在文化语境中承载了丰富的含义,尤其在成语中更显其象征意义。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日常交流中准确把握其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