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甄选问答 >

十面埋伏典故说的是谁

2025-11-23 20:26:16

问题描述:

十面埋伏典故说的是谁,快急死了,求正确答案快出现!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3 20:26:16

十面埋伏典故说的是谁】“十面埋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时期。它讲述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围困的悲壮故事。这个成语不仅象征着四面受敌、陷入绝境的处境,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智谋与战略。

一、典故背景总结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描述的是公元前202年,刘邦联合韩信、彭越等诸侯,对项羽进行合围的情景。当时项羽兵力虽强,但粮草不济,最终被汉军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设下十面埋伏,将项羽团团围住,使其无法突围。

二、人物简介

人物 身份 简介
项羽 西楚霸王 秦末起义军领袖,勇猛善战,但刚愎自用,最终兵败垓下
刘邦 汉朝开国皇帝 善于用人,深谙权术,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韩信 汉军大将 擅长用兵,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后因功高震主被杀
张良 汉军谋士 足智多谋,提出“十面埋伏”的战术建议

三、典故意义

“十面埋伏”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战略思想的体现。它强调了在战争中运用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英雄末路的悲凉结局。项羽虽勇,却因缺乏长远谋划而最终失败,成为后人感叹的对象。

四、现代引申

如今,“十面埋伏”常用来比喻身处困境、四面受敌的局面,也可用于形容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竞争环境。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这一典故也被广泛引用,成为表现紧张局势和英雄气概的重要元素。

五、总结

“十面埋伏”典故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围困的故事。它不仅是历史上的重要战役,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象征。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战争的残酷与智慧,也能体会到英雄人物的命运起伏。

关键词:十面埋伏、项羽、刘邦、韩信、张良、楚汉相争、历史典故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