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铜臭的词语解释是什么】“书香铜臭”是一个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上文雅、有文化气息,但实际上追求金钱利益、道德低下的人。这个词语结合了“书香”与“铜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某些人虚伪的本质。
一、词语解释总结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例句 |
| 书香 | 指书卷气,形容人有文化、有修养 | 古代文学中常见 | 多用于描述文人气质 | 他虽出身书香门第,却为人傲慢。 |
| 铜臭 | 原指铜钱的气味,后引申为金钱的污浊之气 | 出自《汉书·王莽传》 | 多用于讽刺贪财之人 | 这些商人满身铜臭,毫无操守。 |
| 书香铜臭 | 表面文雅,实则贪婪,讽刺虚伪的文人或商人 | 现代常用 | 用于批评表面高雅、实际拜金的人 | 他虽谈吐文雅,实则是个书香铜臭之徒。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书香铜臭”并非传统成语,而是现代语境中逐渐形成的表达方式。它融合了“书香”和“铜臭”两个意象,前者代表文人气质,后者象征金钱欲望。这种对比手法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被广泛使用,用来批判那些“假正经”的人。
三、使用场景与语境
1. 文学评论:用于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那些外表文雅但内心贪婪的角色。
2. 社会批评:在讨论社会现象时,用来讽刺某些人“口是心非”,追求名利。
3. 教育场合:提醒学生不要只注重表面的“文化”,而忽视内在的品德修养。
四、相关词汇对比
| 对比词 | 含义 | 与“书香铜臭”的区别 |
| 文质彬彬 | 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 强调外在修养,无负面含义 |
| 假仁假义 | 装模作样,不真诚 | 侧重虚伪,但不涉及金钱 |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表面光鲜,内里腐败 | 与“书香铜臭”相似,但更强调表里不一 |
五、结语
“书香铜臭”这一词语虽然不是传统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它提醒我们,在评判一个人时,不应仅看其表面的“文化气息”,更要关注其行为与价值观。真正的“书香”应是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浮华与金钱的诱惑。


